和平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
发布时间:2020年02月20日 来源: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

政府工作报告

  

(2019年12月26日在沈阳市和平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)

  

和平区人民政府代区长  马  原

  

各位代表:

现在,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。

一、2019年工作回顾

2019年,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。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攻坚克难、开拓创新,推动和平区高质量发展、新时代振兴迈出坚实步伐。

预计2019年,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亿元,增长5.5%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.6亿元,下降2.3%,其中税收84.6亿元,下降0.6%,扣除减税降费因素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.7%,税收增长10.2%。固定资产投资233亿元,增长12.1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亿元,增长8%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亿元,下降3.5%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00元,增长7%。实际到位内资111.9亿元,增长51.1%。实际利用外资2.66亿美元,增长93.4%。

一年来,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。

(一)注重改革创新,发展活力不断增强

营商环境持续优化。不断深化“放管服”工作。239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,审批时限压缩93.6%,审批效能提高71.4%,新增市场主体15813户,个转企321家、小升规43家。“自助打照一体机”、企业登记“7+2”便捷工作模式作为典型案例上报国务院。“万人进万企”“营商面对面”主题活动扎实推进。包保干部走访企业9480次,解决交通、环境、通信等企业诉求1366个,办结率98.5%。打造诚信政府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,累计减税19.3亿元,惠及4.8万纳税人、38万缴税自然人和24万缴费人。全年化解金融类债务33亿元,清偿拖欠企业款项6.1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120%。受理省8890平台(原民心网)等渠道转派民生诉求案件32274件,按时办结率100%,群众评价满意率大幅提升。和平区位列全省最具外资吸引力县区第二名。

改革步伐更加稳健。国企改革实质推进。制定国有企业发展规划方案,初步建立起市场化运行机制。事业单位和街道改革稳步推进。改革后保留17家事业单位,理顺行政与事业单位关系。街道改革平稳有序,选强配优领导班子,“三定”、人员配备、办公场地、资产交接等工作已全部完成。开发区改革加快推进。坚持去行政化,剥离社会管理职能,更加聚焦经济建设主业主责,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的职能。

创新创业氛围浓厚。加强创新主体培育。拥有科技企业4838家、科研院所46个、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9个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,科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6%。成功举办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”等活动200余场。高新企业快速增长。新增新技术企业85家。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25家,在孵企业651家,入驻团队265个,创客6814人。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初见成效。和平区入选“2019中国创新百强区”。

(二)抓牢产业发展,经济建设稳中向好

项目建设夯实基础。建立“项目管家制度”,全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82个,全部开复工。项目内涵不断提升,现代商贸、文化创意、科技创新等支柱产业项目占比52.4%,同比增长11%。项目体量质量、业态品位不断提升,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引领作用逐步增强。“三争取”工作取得实效,争取到位省级以上政策8项、项目4个、资金2.79亿元。制订《和平区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闲置资源的实施意见》,启动盘活红星国际广场等5个停缓建项目、协和广场等9座闲置楼宇。征收工作攻坚克难、突破瓶颈,为全区项目建设提供了土地要素的有力保障。九州小西堡、污水管线等15个项目实现净地,领事馆东1号、南八马路64号等20个地块加快征收,南堤西路等6宗地块成功出让。

招商引资成果显著。招商引资体制机制逐步优化。建立完善招商项目旬调度、项目包保、与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共享等“十项机制”。组建10个招商中心,采取顶层招商、资本招商、定向招商、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实施精准招商,大力推进融通地产(辽宁)公司、中建规划创意产业园、沈阳金融科技小镇、中油北方天然气总部等重点项目落地。亿元以上项目签约119个,投资总额增长156.8%;落地104个,投资总额增长126.6%。成功举办“第十六届中国沈阳韩国周”“2019华为云VR创新应用高峰会议”等系列大型活动和高峰论坛,强力助推招商引资,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影响力。

商业资源加速整合。改造升级“老字号”。重构太原街。通过基础设施改造、业态转型升级、交通环境整治、地下空间规划、闲置资源盘活、街区管理运营,太原街面貌焕然一新,成功列入“辽宁省试点步行街”。太原里正式运营,商业面积23万平方米,引进主力店铺85个,与周边商业资源逐步形成多点支撑的商业发展格局。深度开发“原字号”。万象城销售额在东北单体店中排名第一,预计全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,增长11.1%。中兴商业大厦、万达商城、印象城预计销售额分别增长5%、5%、10%。培育壮大“新字号”。K11购物艺术中心作为文商旅高度融合商业项目满驻运营,预计年销售额10亿元。新世界博览馆办展数量增长20.6%,参展人数增长56%,拉动周边餐饮和住宿业营业额平均增长13%。成功举办“2019第五届花椒大会主论坛”,进一步推动餐饮产业向品牌化、标准化、智慧化方向转型升级。制订《关于加快和平区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推进业态调整优化,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。

金融服务支撑有力。细化金融服务,优化金融发展,发挥金融对商贸、科技、文化的支撑作用。金融机构加速集聚。金融市场体量与质量居东北区县前列,银行业货币存、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60.9%、51.9%;金融业对全区GDP、税收的贡献率分别为18.1%、21%。全区金融及金融服务机构达到1583家,率先在全市完成“7+4”类金融机构摸底排查。搭建多元化银(政)企对接平台,全年举办科技金融路演对接活动100余场,参与企业3000余家,帮助中小企业、创新创业型企业解决融资46.2亿元。同方科技金融广场正式运营,22家天使创投风投基金落户,募集资金205亿元。成功举办“2019智见·沈阳产投大会”,智见产业加速器进驻三好街,成为全国投资机构进驻东北的“前哨站”。

科技发展释放动力。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得到加强。成功举办“沈阳‘一带一路’俄罗斯工业技术展览会”,搭建中俄两国科技领域交流合作平台,有力助推沈阳建设东北亚科创中心。1家企业完成种子“独角兽”企业备案、两家企业完成“瞪羚”企业备案。沈阳盘古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获评沈阳市民营企业“就业百强”“规模百强”。沈阳鑫博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沈阳市民营企业“科技创新百强”。小牛翻译与科大讯飞成功联合申报2022年冬奥会语言服务项目。华为全国首家VR云创新中心落户和平区。

文化引领繁荣发展。文化产业加快落地升级。欧风街提升初具形象。改造后客流量增加1倍,成为沈城夜间经济地标。北市场改造加快推进。克服并解决产权复杂、设施陈旧、消防缺失等历史遗留难题,南区春节前试营业,北区明年5月份投入使用。规划红色之旅“峥嵘岁月”、民俗之旅“溯源和平”两条文化旅游路线,中山路历史记忆、北市记忆和“一河两岸”城市新名片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。北方文化新谷、玖伍文化城等成为文化与商贸、休闲、科技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。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通过国家考核评价。三好里文创产业园初具规模。南八马路“盛京风情街”竣工并试营业。推出“悦和平”“品质和平”文商旅线上展示平台。国庆期间举办“国泰民安中国红”皇寺庙会,游客达百万人次。

(三)强化公共服务,民生福祉显著提高

社会保障力度持续加大。城镇新增就业18490 人,完成计划132%;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.5%。发放失业保险3954万元、低保金3013万元、人才新政住房补贴4272万元。新建15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3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。开拓居家(社区)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线下服务站点。对350个老旧小区的楼门牌、单元门牌实施标准化维护。成功申报“第四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”。拥有创业孵化基地13个,入孵企业427家、团队87个,带动就业3000余人。现代化教育不断发展。启用中航城幼儿园、天河家园配套小学。改扩建17所中小学校操场。新加坡城西侧中学开工建设。深化教育改革、优化教育结构,推进教育实现跨越发展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严格落实教师职业行为“十项准则”,突出全方位、全过程师德培养。教育改革成果显著,中考总平均分连续21年全市领先,高考文理科自主招生达线率、本科达线率连续12年居市内五区区属高中首位。举办全省推进义务教育“减负提质”暨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现场会,全面推介和平区经验。《和平教育》杂志荣获“全国优秀教育内刊”奖。

医疗卫生服务争优。在全省率先实施“三位一体”妇幼健康管理工作模式。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,实现中医“医联体”全覆盖。改造金苗系统,全面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全天预约服务模式。完成集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。3家社区中心被评为“国家基层血管健康示范单位”,2家社区中心被评为“省国医堂”,北市社区中心被评为“国家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”。

文体事业持续发展。成功举办“浑河之夏”文化艺术季、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”、“和平之声”童声合唱节、“和平杯”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、全区职工运动会、东北亚马术文化节等大型活动。创新打造“和平High起来”体育文化品牌。举办“非遗青春攻略——古都非遗行”活动,促进北京、西安、沈阳三地文化交流。更新老旧小区室外健身器材500件。满洲省委旧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“和平杯”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申报“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”,成为沈阳标志性品牌赛事。

(四)聚焦严管精治,城区环境持续改善

社会治理不断深入。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。始终保持对黑恶犯罪的高压震慑态势,成功侦破多起部督省督案件,有力维护和平区社会治安稳定。西塔派出所获评全国首批“枫桥式公安派出所”。社会治理综合政务平台建设日趋完善。通过社会治理APP,扎实开展日常网格巡查,创新“互联网+”社会治理新模式,初步构建网格+党建、城市管理、综合治理、安全生产、交通管理、食药监管等“一核多元”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格局。应急处置不断强化。安全风险管控、隐患治理、消防、防灾减灾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工作扎实推进,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。

污染防治常抓不懈。开展白塔堡河、浑南干渠和老背河黑臭水体治理。长白污水干线工程竣工,实现长白、满融地区污水全部转输到沈阳南部污水处理厂。率先完成20吨以上小锅炉房拆除联网,治理烧烤类餐饮企业427家,整治“散乱污”企业54家。推进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,完成20眼水源井整治。市抗霾攻坚第三方巡视问题1244件全部办结。完成28个“大棚房”整治,实现复耕。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第三方评估查访中排名第一。中央环保督察和“回头看”交办案件317件,均整改完毕,正待验收。

信访稳控成效显著。全力抓好“减存控增三年攻坚行动”、国家及省交办重点案件、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。加强国庆等重要节点的信访维稳安保,对重点案件、重点群体、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,强化矛盾排查、源头稳控、责任落实、领导接访、京沈联动、风险防范、案件化解,高标准实现信访维稳工作目标。

基础设施加速建设。完成浑河左岸堤防工程和平段、砂之船电力线路排迁等10余项重大基础建设工程。推进浑河南岸滨水路西延长线、云龙湖桥接线路、万科翡翠滨江等项目配套工程、上河地区和中海和平之门周边基础设施建设。完成2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质,受益群众7727户。新建27座水洗公厕。加强静态交通管理,挖潜新增停车位10802个。

市容环境加强整治。实现创卫工作长效化、常态化,确保工作力度不减、干劲不松、效果不降。修复破损路面519处,维护街路3.1万平方米,拆除违法建筑1.8万平方米。发动志愿者20余万人次,累计清运垃圾5000余车,清除小招贴和乱涂乱画10万余处;出重拳规范共享单车,持续整治“十乱”现象。重点街区栽摆花卉110万盆,举办9大特色花展。率先在全市启动厨余垃圾分类试点,完成13个示范片区、46个达标片区建设,运行环保屋59个,投放智能箱20个,注册绿色帐户186643户,回收物累计669吨。

(五)推进依法行政,政府建设持续加强

深入开展主题教育。坚持问题导向,紧扣“深严细实真”,从解决群众需求入手,从攻破重症顽疾下手,坚持把组织推动、学习教育、调查研究、检视问题、整改落实贯穿始终。有效解决汽配城回迁、小区扫保、供水供暖等民生问题,解疑房产办证6557套,回迁安置居民322户。

法治政府加快建设。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日趋完善,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率100%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全面推行区属单位法律顾问制度。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加快推进,定期向社会公示行政执法检查计划,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执行率100%。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全面达标。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,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、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,主动向人大报告、政协通报政府工作,办理人大代表建议、政协提案438件,办结率96.5%。

勤政廉政抓紧抓实。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、各方面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,高标准、高质量抓好中央、省委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任务。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严格履行“一岗双责”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预计全年“三公经费”压缩530万元,同比下降21.8%。

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、2019年沈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复评、第九轮创建双拥模范城验收迎检工作圆满完成。统计、双拥、征兵、优抚安置、慈善、妇女儿童、保密、人防、民族、宗教、地方志、红十字会、档案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。全年共获得国家、省、市荣誉50项。

这些成绩的取得,依赖于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,得益于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和付出,体现了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全区人民的辛劳和智慧,承载着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社会各界以及中央、省、市驻区单位的支持与厚爱。在此,我代表和平区人民政府,向所有关心、支持、参与和平发展的各界人士,表示衷心的感谢,并致以崇高的敬意!

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认真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:一是历史包袱依然沉重。征收回迁信访问题、债务负担等压力很大。二是产业发展链条不完备,产业生态不健全,产业特色不聚焦,空间载体受限,转型路径缺乏,发展动力不足。三是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高。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老旧缺失,交通拥堵、“十乱”现象等“城市病”久治不愈,建筑、燃气、交通等领域安全隐患易发多发。四是民生保障尚有不足。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就业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距离。五是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、能力素质、工作作风,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。对此,我们将高度重视,坚决改进。

二、2020年工作安排

各位代表,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“十三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也是全面贯彻落实《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的开局之年,更是和平区的“能力提升年”,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。总的指导思想是: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、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,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新发展理念,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做好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各项工作,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,谱写和平全面振兴的新篇章。

2020年,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。

实现上述目标,我们将扎实做好以下工作:

(一)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,促进营商环境再改善

和平振兴关键在改革,出路在改革,深化改革是推进和平振兴的“牛鼻子”。要把深化改革放在首要位置,切实转变思想观念,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。

精心编制“十四五”规划。以沈阳加快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为契机,坚持发展第一要务,突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、推动高质量发展,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突出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,着眼长远、统筹兼顾,提出“十四五”时期发展目标、工作思路、重点任务。

着力优化营商环境。继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。在零见面、减材料、优流程、缩时间上下功夫,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。率先在全省实现营业执照同城通办、跨区打照。启动社区服务事项全区通办。依托企业登记“7+2”工作模式,实现70%以上政务服务事项“一窗”办,90%“一网”办、“一次”办。深化专项整治。清偿拖欠企业款项3.9亿元。完善人才发展环境。对标先进地区,对应产业方向,留住优秀人才、高级人才,解决家属就业、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。全力助推民营企业发展。强化“万人进万企”“营商面对面”主题活动的实效性,围绕个转企、小升规、规升巨企业,再增加400户目标企业,总数达到1000家,扩大精准服务覆盖面。

加速释放改革效能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。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,夯实基础、规范管理、提质增效。深入推进国企改革、国资监管、国企党建,全面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能力。加快国有企业整合步伐,做强大三好公司。重点对区属物业公司进行混改,引入社会资本,整合成立物业管理集团。执行“三重一大”决策制度、建立和执行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。深化开发区改革。深入推行“管委会+平台公司”运营管理模式,进一步聚焦经济工作,强化开发功能,提升对全区经济发展贡献度。深化机关事业单位改革。坚持人往基层走。将事业单位富余人员下沉到街道社区,下放全部管理权限。坚持钱往基层花。设立街道发展专项资金。解决新组建事业单位业务衔接不畅等问题。加强转属企业归口管理破产清算。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,树立过紧日子思想,一般性支出压缩5%,“三公”经费压缩10%,有效化解债务存量,严格控制隐性债务增量,确保政府债务安全。

全力推动创新发展。注重管理创新。实行工作工程化、项目化,制定任务书、路线图、时间表,挂图作战,形成组织穿透工作闭环。启动地理信息平台建设,构建人、地、事、物、组织的全要素综合地理信息数据库,实现多元化业务数据综合展示。注重技术创新。重点依靠东北大学、沈音、鲁美等院校,中关村领创空间、清华启迪(沈阳)科技园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支撑平台,集聚政策、人才、资金等条件要素,构建完善的科技生态产业链条。注重宣传创新。聚焦“请进来”“走出去”,通过举办系列路演、论坛、沙龙、展会、对接交流等活动,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,扩大宣传面,提高影响力。

(二)凝神聚力加强项目建设,助力经济发展更稳健

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,培育新的竞争优势。持续强化“项目为王”意识,抢先抓早,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。

提升项目服务热度。继续实行区级领导、职能部门和各街道及招商中心三级项目调度和问题解决机制,对进展缓慢项目及时调研督办,列出问题清单,一对一解决销号。压实项目管家制度,实现点对点调度和精准服务。加强对新开工、新增长点项目的培育和服务,切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和净地不净等困难,促进项目落地建设。加快推进中东砂之船、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。全年完成重点项目开复工100个。

加大招商引资力度。将“精准”和“有效”贯穿始终,以现代商贸、科技创新、文化创意、金融升级产业作为重点方向,既要参天大树,也要绿草茵茵。强化开放合作,围绕北上广深等城市及日韩俄等国家召开推介会,推进32个京沈合作项目建设。举办升级版“韩国周”。继续深入开展顶层、基金、全员、产业链等系列招商,压实项目评估、政策扶持、落地推进等机制,全年确保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00个。紧盯总部经济,争取各类大型企业区域总部进驻和平。加快停缓建项目及闲置楼宇启动,落实区领导包保制度,坚持“一楼一策”,全方位多渠道助推闲置资源招商启动。全年启动盘活停缓建工程10项、闲置楼宇10座。

拓展区域发展维度。深耕老城区。做大做强楼宇经济,培育纳税亿元以上规模楼宇,推进楼宇产业园专业化、特色化、品牌化发展;培育一批星级商务楼宇,充分发挥楼宇经济数据平台作用,持续驱动产业园区、行业聚集、品牌楼宇发展。加大棚改地块的规划利用。拓荒新城区。将其作为主城区产业延伸和升级的承接区。坚持产城融合、可持续发展、生态优先原则,突出以科技为主导、文化为特色引进产业,加快推进新领事馆、沈阳金融科技小镇等项目建设,重点围绕规划10平方公里区域,完善基础设施,实现滚动开发,着力打造科技+文化产业、国际化、生态宜居的中央商务活力区。以满融新领事馆区实施土地1.5级开发为突破点,将土地集约综合利用拓展到全域地块。

(三)精准聚焦产业转型升级,推进结构调整更优化

强化产业链思维,在优势领域推动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,构筑多点支撑、多业并举、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。

重点促进商贸发展。坚持错位发展、功能互补,打造高端商贸、商务和总部经济集群。鼓励传统企业连锁化、连锁企业规模化,大力发展网上商城,加快电子商务建设,构建线下集“吃、喝、玩、乐、游、购”于一体的体验式商业体系,形成全渠道发展模式。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建设。从规划、建设、管理、营销等方面着手,持续加强硬环境建设,优化软环境服务,着力构建具有和平特色的“三带、四街、五片区”夜间经济功能布局,努力构建夜间经济发展生态,打响“夜和平”“悦和平”品牌。实施泛太原街商圈复兴计划。以时尚为特征,从基础设施改造、闲置资源盘活、传统业态提升、交通环境改造、地下空间联通等6方面再深化再加强,激发太原街商圈新一轮发展潜力。提升商务会展产业能级。抓载体和配套建设,完善配套服务,提高场馆利用率。抓会展规模提升,培育具有东北特色的自主品牌展会,积极申办和承接国家级、国际性展会。

加快推进科技创新。坚持以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,以三好双创大街和满融开发区为载体,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方向,实现技术产品化、产品工业化、工业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。递进式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“小巨人”企业、“瞪羚”企业和“独角兽”企业,确保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。优化双创空间载体,建立双创企业联盟,集聚创新创业要素。释放清华启迪、浪潮大数据、哥瑞科技、华盾大数据等企业量能,加快中俄技术转移基地建设发展。发展“飞地经济”,重点对孵化后进入工业化、产业化阶段的企业,以及招商引资过程中空间难以承载的项目,及时“飞”出。

不断加强文化引领。激活城市文化基因。按照修旧如旧原则,加大对老建筑和文物进行保护性修缮和挖掘开发利用。在中山路打造风貌、色彩、功能连片的流动风景,成为时尚、浪漫的城市会客厅;在北市场打造“一核、两带、四区、多点”发展格局;在南市场建设 “858”休闲文化街区,打造以慢生活、闲生活、新生活为主题的休闲文化领地;在西塔打造朝鲜族风情旅游文化圈。推动文化科技融合。全面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,积极培育领军企业。依托华为VR云创新中心、辽宁出版集团,大力培育发展VR、电竞、数字产业等业态。加快文化旅游融合。融入东北地区旅游发展大格局,提供中心城区基础服务,集聚旅行社资源,打造旅游集散地,发展全域全季全龄旅游。

有效夯实金融支撑。以金融业务培训、金融底数普查、金融发展服务、金融风险宣传为工作抓手,推动金融产业稳步健康发展。强化数据统计、综合指标监测和金融运行分析,为精准有效服务提供保障。重点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各类企业、金融政策落实、金融载体选用等方面,强化存量税源跟踪服务。全力拓展金融增量,积极引进总部机构;推进科技金融融合示范基地、三好街科技金融广场建设发展,重点引进天使、创业、产业基金等机构;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,强化对新增拟上市企业的重点培育、上市后备企业库建设。

(四)更加强化民生社会保障,确保幸福指数再提升

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聚焦城市有机更新,解决好群众反映最强烈、最直接、最迫切的现实问题,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加强就业救助社会保障。拓宽人才沟通交流渠道,落实好新一轮就业促进政策,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5%以内。全面落实帮扶和优抚政策,加大对特困人口、失独家庭和残疾人扶持力度。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,继续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,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品牌化、连锁化运营。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,努力实现法定人群参保全能覆盖。继续抓好双拥、征兵、优抚、退役安置和服务保障工作。

确保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。推进新加坡城西侧初中、一二六中学总站路、原素质教育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,在办学理念、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探索。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,实现在发展规划、学生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。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发展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,推动优质普惠发展。稳步推进中小学招生、阳光分班,着力解决大班额等问题。大力开展学校周边综合治理,强化学校内部安全管理,建设平安校园。

推进健康服务体系建设。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全力打造便民、惠民、利民的全人群、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内各大医院信息化互联互通,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为实现分级诊疗打好基础。不断完善中医药体系建设,积极发挥中医药在“治未病”中的主导作用、在康复医疗中的核心作用。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。全力以赴做好我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。

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。高质量办好“浑河之夏”文化艺术季、浑河岸交响音乐节、“和平杯”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品牌赛事活动,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。继续深入挖掘、保护、开发、利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。利用好浑河资源,打造水上运动项目。做好健身器材安装维护工作,力争覆盖率和完好率保持100%。

(五)持续加强建设管控治理,打造城区环境更精美

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,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,确保人民安居乐业、社会安定有序、环境优美舒适。

巩固和谐稳定局面。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严厉打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侵财犯罪。继续抓好“书记抓信访”“减存控增百日攻坚行动”工作,推进各类案件化解。重点做好三大领域突出问题的协调沟通,加快解决共性问题,确保重要节点社会稳定。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,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,着力抓好安全生产网格化、应急管理信息化等工作,全面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,坚决遏制生产安全责任事故。

创新基层治理体系。探索基层党建引领与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一体化建设。完善社会治理综合政务平台,使党建网格、专业网格与基础网格“多格合一”,形成共谋、共建、共治、共评、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。推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,整治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,全力维护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
提高生态环境质量。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源头防控、标本兼治。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,持续改善空气质量。强化“河长制”,扎实推进老背河、白塔堡河、浑南干渠断面水质达标和黑臭水体治理。巩固大气、水、土壤治理成果,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。压实环境保护责任,严格环保执法,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行为。

加强城区建设管理。巩固卫生城成果、推进文明城创建。加快推进砂山体育公园综合改造。全力推进满融地区高压线排迁。实施16处老旧小区、20处积水点、9处小区电力设施、10处小区水箱水泵改造,新建6座水洗公厕。加快“雪亮工程”建设,实现视频监控功能及应用领域的新探索与应用。举办10个精品花展。全面提升重点特色街区景观。抓好“十乱”、门前“三包”、违建拆除、交通组织等市容秩序整治。完善环卫工作市场化考核奖惩制度,强化对环卫企业监管,提升扫保质量。推进实施垃圾“四分类”。

(六)全面开展能力素质提升,推动政府建设上台阶

牢固树立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提高行政效能,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型、服务型、廉洁型、高效型政府。

坚持提升能力强素质。聚焦“提升五大能力”,在善学善思中提升学习能力,重点关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新经济、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科技金融等新领域、新技术,及时把握内外环境、机遇挑战。以抓好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,巩固主题教育成果,在矛盾面前不回避,在困难面前不退缩,在责任面前不推诿,敢于担当,善于作为,做到说了算、定了干、干必成。

坚持依法行政不放松。依法完善行政制度体系,重大行政决策加快实现科学化、民主化和法治化。进一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,推进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的现代化应用能力。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。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,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,不断提高建议及提案办理质量,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。

坚持抓好廉政不懈怠。认真落实“一岗双责”,抓牢党风廉政建设,制度化、常态化、长效化。落实好中央、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,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,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定精神,严防“四风”问题反弹回潮。大力规范公共资源交易,加大国有资产审计力度。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,努力打造信念坚定、为民服务、勤政务实、敢于担当、清正廉洁的高素质队伍,建设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。

各位代表,风正一帆悬、奋斗正当时!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解放思想、锐意进取,以新气象、新担当、新作为,推动和平区全面振兴、全方位振兴!



2020年民生实事

  

1.加快推进新加坡城西侧新建初中建设,确保 2020年投入使用。

2.为全区持证智力残疾人配备定位手环。

3.新建或改建1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、3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。

4.建设40处环保屋,达到每个社区建有一处环保屋。

5.实施16个老旧小区改造。

6.在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物联网智慧疫苗服务技术,开展预防接种流程规范化、信息化全程管理。

7.实施20处积水点改造。

8.新建或改建6座公厕。

9.对10个弃管小区水箱、水泵改造。

10.对9个老旧小区电力设施进行改造。

11.对5个社区办公用房及居民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提升。

12.对部分老旧小区供暖陈旧管线改造进行补贴,计划安排30公里。